2013年三月, 2012年在QDT雜誌看過行田克則醫師的文章後, 如著了魔般地被吸引, 因緣際會下得知GC東京大本營有HANDS-ON教室, 三月份行田醫師就有一堂課, 於是在台灣而至公司阮小姐的幫忙下報名了東京的課程, 開始了東京的朝聖之旅~
三月東京的街頭非常的冷, 大概是台灣寒流來的程度
從水道橋COMFORT徒步大概十分鐘就到了GC總部, 有著日本建築一貫的洗鍊外型
一樓免不了放些佛家的哲理藝術品
這趟東京的目的--前齒形成SEMINA
這時匯率還蠻高的, 花了一萬多塊
實驗教室就這樣, 說高級好像也很高級, 畢竟高醫畢業十幾年, 不知道現在的建置LEVEL標準是甚麼, 比較特別的是每個人前面都有螢幕, 不過這次上課沒用到就是了
李大師最讓小弟佩服的是各科都不設限, GP最強論的實踐家, 不只implant, 連prostho要上課, 聽到小弟要報名也一起來了, 多虧了李醫師的提點, 不然我那破爛日文聽力大概還是鴨子聽雷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跟各位解釋一下為什麼想來學行田醫師的課程, 行田醫師的概念就是把prostho的margin放在JE的地方, 只要密合度好(有的case經過計測gap為4 micron),沒有overcontour, 在subgingiva的地方做flat or concave, 並不會造成牙齦發炎, 且能讓prostho margin有最自然的萌出外型, 抗萎縮的本錢也會加高, 在一些前牙區不得已而要製作PFM的case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療結果, 雖然可能有人會質疑侵犯"biological width", 但是在我小心控制條件的患者身上, 很容易可以達到這種結果
齦下約1m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齦下的部分製作under的外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FM, 一年follow, gingiva index沒有發炎, 沒有BOP, 比#21 evengingiva的E-max更乾淨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mm的程度的深度
PS時(#22)
1年3個月follow(#22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aseIII
患者先前因為牙套密合不良, 疏於照顧口腔健康以至於
牙齦處在極度的發炎狀態中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製作新的牙套, 注意齦下補綴物型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#11稍微發炎, #21, #22為先前edema血管未消退(注意紅腫處非在marginal gingiva處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三個月回診, #11牙齦更健康, 而#21略有發炎, 仍需後續觀察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150806 正式裝著一年四個月, 牙齦已經消炎, 相當穩定
自我期許, 期待能像行田醫師那樣有更多成功的case出現